世纪问题――治安_900字
记得放寒假的时候,我和爸爸妈妈去四叔家拜访。 到了他单位楼下,我们突然发现自己忘了他们住在哪个房间了。正着急的时候,恰巧有住户出去了,我们就想这样进去。 没想到,一家之主立即关上了门,冷冷地说道:“必须给自己打电话才可以进去!” 我们只好等四叔去买菜。 回来一起进去。 我们虽然愤怒,但也不禁佩服绍兴市民的高度安全意识。
相反,同样是在绍兴,绍兴市电视台曾经制作过这样一个节目:一名记者在征得家长同意后,来到一户只有孩子观看的家中,并谎称自己是他的。 家长让他来拿东西,最后孩子往往把东西给了记者。 我想:如果这件事不是记者做的,而是坏人做的,社会上不是还会再出现这样的案例吗?
显然,在同样生活在绍兴的市民中,大人和孩子对待事物的态度存在着很大的冲突。 大人们认为:他们认识人,认识面孔,但不认识他们的心; 而孩子们则认为:每个人都是一样的。 朋友们,你们没有必要欺骗我。 为什么是这样? 大人也是从孩子成长起来的。 年轻的时候,他们对一切都抱有美好的憧憬。 那么,为什么现在他们对陌生的事物仍然漠不关心呢? 我想这都和社会治安有关:因为社会治安不好,他们亲眼目睹了一些不良违法事件,这让他们不得不对社会保持警惕,所以现在对不熟悉的事情保持冷漠的态度。 。
这个社会保障问题自古以来就存在。 从这些段落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和现代人对和谐社会的渴望:“……是因谋而不兴,贼而贼。无所作为,故外不闭。这是 叫大同。” (《大道之行》); “……街巷横过,鸡犬相闻,人来人往做事……”(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); 刘备曾对儿子刘禅说过:“恶不可小,善不可小。” 其实,这也是刘备一生所写的。因此,他在天时、地利、人和之中得到了最重要的人和和睦; 在国外,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社会……
既然早就提出了公共安全问题,为什么还迟迟不整改呢? 计划不合适吗? 是因为老百姓买不起吗? 政府是不是觉得太麻烦而没有实施? 或者说……不管是什么原因,都是站不住脚的,大家一定要遵守公安方面的规定。 我们不仅要有“无伤害他人的意图,而且有防备他人的意图”的前提。 我们也要憧憬这个社会,这样明天会更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