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习习惯_1200字

du.com专题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

【1.记忆习惯。 一分钟记忆将记忆与时间联系起来,还包括注意力的习惯。 一分钟能写多少字,能读多少字,能背多少字,时间清楚的时候,注意力一定要好。 学生的智力和注意力是最关键的。 一定要把学习任务与时间联系起来,通过一分钟的注意力和记忆来养成学习习惯。

2.阅读习惯。 每天阅读一两分钟的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,与高层思想对话是有益的。 学生在那个年龄段有很大的可塑性,伟人的感染力和教育力远远超过我们这些老师。 学生和大师、伟人在一起的时候,隐藏着很多教育。 习惯一旦养成,学生将受益终生。

3.写作习惯。 写日记。 如果你有话要说,它就会很长,但如果你没有话要说,它就会很短。 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一个老师是否有能力、是否有思想、是否有一贯的品质。 看日记可以看出老师的水平,更可以看出学生的水平。 ,一分钟,三十、五十字,坚持写,这就是决心。 我已经二十年没有批改过学生的作业了,但是二十年来我都说了一件事,那就是每天写一篇日记。

4.制定计划的习惯。 凡事有准备,则有利;无准备,则一切皆毁。 后进生的毛病都来自于没有计划,受人摆布,而优秀学生的优点在于知道自己想做什么。 因此,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制定计划的习惯。

5.预览习惯。 要求老师放弃部分讲课时间,返还给学生。 学生可以看一看、思考一下、预习一下课文。 我在实验中学的时候,就要求老师讲课不要超过20分钟。 昨天发给大家的材料——江苏杨泗中学,“听课仅四分钟”,后进生进步显着。 秘诀就在于自己预习和学习的习惯。 相反,如果不让学生自主学习,要等老师告诉他们最简单的事情,就很难培养出好学生。 我从1979年开学第一天就开始参加期末考试,给大家出新课本上的期末考试题。 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为课程做好准备。 让学生自主学习,感受学习的乐趣,探索的乐趣,能力成长的乐趣。 因此,教师必须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。

6.适应老师的习惯。 一个学生不可避免地要同时面对不同学科的老师。 一方面,努力采取措施提高教师能力水平,适应学生; 另一方面,我们不可能立即将所有教师提高​​到能够适应学生要求的程度。 所以,学生也要适应老师,现在适应老师,长大后适应社会。 如果我不满意,我不会责怪环境。 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方式适应老师,向内找、提高自己,与老师共同进步。

7. 给自己留作业的习惯。 老师布置的作业可能并不同时适合所有学生。 如果要求每个人都这样做,那就是反教育。 教师要与学生讨论,保证学生脚踏实地,学有所成。 市教委规定,对学生实行量化作业。 它的落实有赖于检查和教师良知。 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。 只有固定数量的学生才能接受,学生才能适应教育。 浙江学者中学特别强调这一点。

8.写错题集的习惯。 每次考试后,90分以上、50分以上、30分以上的学生如何整理错题? 不要丢弃积分。 这次30分,下次40分。 这是一个很好的结果。 寻找可接受的同级题型和知识点,并研究改进方法。 整理错误题集是很多学生公认的好习惯。 考试提问的习惯。 学生应该觉得考试并不神秘。 高中生要有高考题,初中生要有中考题。

大连星星小学六年级:♀青梅の竹

上一篇 下一篇
网站地图